【企业文化】讲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故事,说万里长城及山海关长城
日期:2021-01-26 阅读数:
徐达,何许人也?他在明朝历史上是什么地位?他与山海关和山海关长城有什么关系?山海关景区为什么有他的塑像?为什么说山海关的老龙头长城是中国明代长城的起点?长城文化公园建设有什么新机遇?下面,讲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故事,说万里长城及山海关长城。
(一)
如果游客到秦皇岛市的山海关景区旅游,特别是参观了长城博物馆之后,也许会对徐达有所了解。在此需要推介这位我国明代的名人。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太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徐达位居第一,朱元璋称赞他“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的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
在初步了解徐达在明朝历史的地位之后,需要知道他与山海关和山海关长城有什么关系?首先讲明朝为什么要修长城?据史料记载,明朝大修长城并筑山海关,对东北区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尤其是赋于东北区域以新的名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明朝统一全国后,先后遇到两大劲敌,对它构成了严重威胁:首先是北方的蒙古,即元朝余部及其后裔。元被逐出北京,出长城北迁,仍然散居长城以北沿线的广大地区,与明朝保持对峙状态,终明之世,双方一直是战与和交替进行,是明朝北疆不得长期安定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散居东北地区的女真人,明初,这里尚属安定。但到了明中叶,女真人自金亡沉寂了200余年后,重新崛起,不断叛乱“入边”袭扰,引发出一系列争端,直至规模不同的战争。至明后期,女真人变得更强大,在诸部统一于努尔哈赤以后,公开以武装叛乱,双方开始了长期对峙。明朝的这两个劲敌主要集中在辽东、西及它的西部和西北地区,而蒙古还有相当部分活动在长城北及西北诸省之地。明初主修长城,主要是为防蒙古而设的防线。当辽东地区受到女真人袭扰时,明加修加固辽东长城、筑堡建城,是以防女真人为目的的。明朝皇帝在迁都北京以后,对于四周虎视眈眈的各大对手心存疑虑,这也促使了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规模最大,最坚固的朝代。
(二)
北齐将长城候船至渤海之滨,明帝朱元璋决策,以此段长城为基础,不仅重修,整饬一新,而且在此建关城,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有记载,明朝时,大将军徐达奉命修长城,先后修了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另外,明朝将士在大将徐达的带领下,于九门口长城城门之上架起了一条横跨九江河的巨大水上城桥,两端筑有围城,成为一种特殊的长城模式,500年前的“水中有城、城下有水”因此而来。
重点说说山海关。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达主持,率部创建关城,即今之山海关,至关城建成,遂专设山海卫,派驻重兵守御。山海关与一般建城的不同之处,就是把一座城同万里长城连为一体,反映了一种新的防御体系的构想。关城背依雄峻的燕山山脉,临万顷碧波的渤海,所谓“襟连沧海枕青山”,山海关之名,即源出此义。
山海关一经建成,很快就显示了它在政治上特别是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山海关所在位置,恰好处于河西廊的咽喉之地。从今辽宁锦州直抵山海关下,长约400里,背靠医巫闾山,前临渤海湾,于山海之间,仅一线之通。这一狭长地带,位辽河以西,故称为辽西走廊。山海关像一把大锁,牢牢地锁住了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陆路通道。在军事技术与交通工具不发达的三代,它的确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雄关。后来事实完全证明了这座雄关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后金在辽西徘徊了20多年,整整两代人都无法打破这座雄关的防御,只能望关兴叹,驻足却步,几度临关又几度无功而返。难怪古人称公布它:“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明朝视山海关如命运攸关,正如明朝的一些战略家所说:山海关“内拱神京,外捍夷虏,最吃紧处”神京,是指明都城北京。夷指东北的女真人,虏指北方的蒙古人。明朝用山海关来抵御“夷虏”的内袭,以保卫北京的安宁,维护它的统治。由此可见,山海关在明人心中是何等重要!
(三)
在明朝开国战争中,徐达显示出惊人的军事天赋,他谋勇兼备,用兵如神,多次力克强敌,无论是彪悍的元朝骑兵,还是称雄一方的张士诚、陈友谅,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在朱元璋手下众多武将中,他脱颖而出,成为武将之首,多次独当一面带兵出征,扫荡天下,所向披靡。可以说,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徐达居功至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徐达是修山海关长城的有功之臣,应当在长城建筑史上写下闪光的一页。可是,徐达之死说法不一,确是悲剧。他是怎么死的?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徐达病逝于北平,享年54岁。长期的戎马生涯,奔波劳累,使徐达的身体逐渐支撑不住,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有说徐达在北平身患背疽,这是一种恶疮,很难治好,朱元璋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带着书信前往北平看望,不久又召徐达回南京疗养。相传朱元璋当年怕他威胁朝廷,赐他一大碗烧鹅吃,徐达因为对烧鹅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烧鹅,又因背疽最忌吃蒸鹅。但皇帝所赐,君命难违,徐达最后涕泪交流之下,当着内侍的面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之后全身溃烂而死。徐达在北平病逝于应天府邸后,被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配享太庙,名列功臣第一。朱元璋为徐达辍朝以表哀悼,并亲临灵堂祭奠,伤心欲绝,朱元璋下诏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其三代皆封王爵,赐葬于钟山之北,徐达的碑文也是由朱元璋亲自写的,称赞其为"开国功臣第一"。而明朝的开国功臣真的就这样死了吗?这中间是否有着什么样的隐情呢?
徐达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外板仓街192号。墓前有巨碑,碑高5.5米,下承龟趺,高1.8米,通高7.3米,宽2.2米,厚0.7米,碑文两干余言,明太祖亲撰,碑文有标点符号,很罕见。神道两侧有石马、驮、石羊、石虎、武将、文臣各一对。墓前石刻用整块大青石雕成。徐达墓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3日与明孝陵一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5月与其他明初功臣墓一并与明孝陵合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徐达庙殿名为“延安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徐达七世孙徐鹏举的西花园,并非徐达老宅。清初,此地变革为江宁布政使司署,专门辟出一处厅堂,名为延安殿,作为历代江宁布政使祭祀徐达的地点。置有“明中山王徐达文物史料展”。
据史料记载:徐达有4子3女,孙9人。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受封魏国公。幼子徐增寿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时给他通风报信,死在建文帝的剑下,后被明成祖追封为定国公。一门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达一家。徐达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嫁于燕王朱棣,次女嫁于代王朱桂,三女嫁于安王朱楹。燕王朱棣夺权称帝后,徐妃被册立为皇后。根据如东县苴镇的《徐氏族谱》记载,现今的徐达后代已经传至22代了,目前人数有三四千人。
(四)
秦皇岛人董耀会,在北京的长城上为美国总统夫妇讲解长城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传播。那闻名中外的《长城志》全卷,在给全世界讲关于长城的故事。长城里里外外,都是故事。万里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许多人还记的课本上曾经学过的“烽火戏诸侯”,当时西周的统治者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就擅自将长城上的烽火台点燃了,大臣都以为是有人进犯,结果只是开玩笑。这是最早关于长城的记录,当时的长城就是建造的防御工事,这项工程可是十分浩大的。但是一直到春秋时期才开始将长城开始加长,一直到秦始皇的时候修葺的更加长,才有了万里长城这一说,长城是古代历史的见证,经历了很多朝代,见证了每一个王朝的改朝换代,当时都是运用在了军事防御上,在古代的时候就是为了低于外来者的入侵,而且当时的长城上有人看守,只要有人来犯,就是讲烽火台点燃,而且长城建造的也很高,当时只能靠爬梯子登上城墙,而城墙上上有负责放箭的人,所以当时的长城可以说攻破十分难。正是因为有长城的存在,才能多次抵抗外来者的入侵,赢得胜利。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由于万里长城历史悠久、工程宏伟,早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被列入了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1961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 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故宫作为中国首批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司马台长城作为考察重点地段,八达岭长城作为代表接受命名证书,现保存在地处八达岭的中国长城博物馆。2002年12月辽宁九门口关(一片石关)作为中国万里长城专项精华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让收藏爱好者高兴的是,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长城”邮票,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长城”流通纪念币。
长城除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外,还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的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长城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设施分为很多段,到了今天也成了知名的旅游景点。长城上有一句话十分诱人: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来看长城,很多国外的人也慕名来进行参观。那么中国的长城有多长?国家文物局曾经对长城进行了精确的测量,总长度是在21196.18千米,经过15个省。
还有就是关于长城的两端起点问题。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这是以前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而现在看到的万里长城,和秦汉时的万里长城有所不同。所以,长城的两端起点也有很多种说法。秦昭襄王曾修建过长城,西头起点在临洮县,被认为是现在的甘肃岷县。秦始皇统一后,重建秦长城这段,气势雄伟。但由于岁月的侵蚀,秦长城早不见踪影。所以,有观点认为至少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里就是秦长城的西端起点。不过有学者认为玉门到罗布泊这段不是长城,只是烽火台,各烽火台之间没有城墙连接。如果罗布泊不算是长城最西端的话,那就只能以明长城为标准,把最西端定在嘉峪关了。长城最西端,争议并不大,毕竟秦长城早没了。但是,长城最东端,就有说法了。长久以来,大家都认为长城最东端是在河北秦皇岛境内的山海关。而关内、关外,就是以山海关为界。而最著名的历史事件,就是明末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投降清朝,放清军入关。明朝时,北元经常给明朝制造巨大压力,东北的女真各部也时常闹点动静。看地图就明白,北元最强盛时,边界几乎到了渤海湾,只有山海关被明朝控制,并通过山海关连接关内外。明朝重修的长城,就从一路向东直插到山海关,然后再向东北沿着海岸线修建。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长城最东端,不是山海关,而是辽东的虎山长城。虎山长城在哪?在一条大河的西岸,这条河就是著名的鸭绿江。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为了阻止女真各部南下,明朝修建了虎山长城,起点在鸭绿江西岸的虎山,向西与山海关长城连接。总之,就是在公元1469年之前,长城的最东端是在山海关无疑。随时形势的发展,又在辽东修建了虎山长城。清朝人编撰的《明史-兵志》说:整个明朝重视边防,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五)
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属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全长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有“中华之魂”的盛誉。山海关城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和宁海城七大城堡构成,四周有长4769米、高11.6米、厚10余米的城墙,墙体高大坚实,气势宏伟。在东、西、南、北建有四个城门,城东南隅、东北隅建有角楼,城中间建有雄伟的钟鼓楼。整个卫城建筑规模宏伟,防御工程坚固。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明代的徐达能够看见如今的山海关长城景象,该是什么心情?
关于修长城的故事很多,如果参观了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就会了解许多有关山海关长城方面的知识。这个博物馆位于山海关城内,天下第一关脚下,为一处精致的仿古建筑群,由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亲笔题写馆名。全馆分设序厅、长城历史厅、长城军事厅、长城文化厅、山海关长城厅等6个展厅。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自1991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三大长城博物馆之一。实际上,在山海关的孟姜女庙,就有悲凄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还有浙江义乌人在秦皇岛及山海关修长城的故事,秦皇岛的媒体还和义乌媒体互动,讲述义乌人的后代,现在秦皇岛的延续故事。
如今可喜的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把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安排明确列入其中,其现实意义非凡。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这个《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重任在肩。我们期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取得成功。同时,我们不应当忘记,1984年7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就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接着,邓小平同志也提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我们更不能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长城保护和建设的心愿,需要抢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机遇,行动起来,在弘扬长城文化,振兴中华文明方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力量。
秦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