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心理治疗很受冷落
日期:2016-10-21 阅读数: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从2014年至今,精神卫生日的主题连续3年来都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旨在唤起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然而,《生命时报》记者调查发现,生活中,人们仍然普遍忽视心理问题,即使在医院里,心理治疗及从业人员也没有太多发挥空间,处于次要地位,备受忽视和冷落。专家呼吁,专业心理治疗在帮助患者战胜病痛、恢复健康、重返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应再受冷落。
心理治疗在大医院如同隐形
10月8日上午11点,《生命时报》记者来到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住院部。在一间心内科病房,病人和家属正在讨论心脏支架和起搏器的安装问题。患者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住院两个多月以来,常为做手术感到紧张、害怕。即便手术成功了,以后会不会复发,能不能正常生活,也让他非常担忧。李先生说,他和不少病友都聊过,大家在住院期间都有过或多或少的焦虑、恐慌情绪。当记者问到是否需要心理疏导和治疗时,李先生回答:“有的话当然最好了”,但他不知道医院有“心理治疗师”。
记者随机在住院部采访了8位患者,他们均表示住院期间面临各种情绪问题,一般通过和家人、病友说话疏导,对于专业心理咨询,有些病人表示需要,也有的觉得“没到那个地步”、“有点夸张”。
记者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三甲医院响应政策要求或根据临床需要,设立了精神心理相关科室,但有一些至今没有设立。即便成立科室,很多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比如,心理科医护人员配置普遍不足,往往只有3~9人,在各科室中处于垫底地位。因此,对多数患者来说,心理科是“隐形”的存在。
“不仅患者,不少医生也对心理治疗的作用将信将疑。”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汤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很多医生对心理科连基本的了解都没有,更别提合作和尊重了。在院内不受同行认可,再加上待遇、职业发展没有保障,很多心理治疗师待几年后就会纷纷跳槽到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执业,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报酬也更可观。
“临床心理治疗绝对不该被忽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临床实践和研究数据均表明,心理支持和治疗能减少患者的焦虑、无助和担心,还能提高其战胜疾病、对抗应激和疾病打击的信心,随着患者心态、情绪、认知的改善,免疫力也会逐渐增强,身体状况得到实实在在的好转。
陆林说,几乎所有患者都需要心理支持,因为大部分患者都面临着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程度较轻的患者,家属、朋友等组成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发挥作用;而对于那些由于躯体疾病引起较重心理问题的患者,以及由于精神因素导致躯体疾病的患者,就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临床上,很多疾病都属于“心身疾病”,即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很多医生也认识到了这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副主任医师乔岩表示,当心脏病人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时,患者接受心理方面的帮助很有必要,积极的情绪对心血管乃至全身都有保护作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青海涛认为,很多肠胃病都和心理因素有关,患者除了接受消化系统的治疗以外,寻求心理帮助、调整情绪和心态也很重要,特别是那些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群。然而,这些观点虽然已成共识,但在多数综合医院却难以执行,更像纸上谈兵。
忽视心理治疗带来恶果
陆林认为,心理治疗在医院内被长期忽视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家层面对精神、心理卫生问题重视不足,在政策制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定价不合理。目前,综合医院里一次心理咨询的收费很低,这与政策制定者认为“谈话不值钱”的错误认识有关,加上医院重视效益,挣钱少的心理科自然被摆在次要地位。
其次,职称体系不完善。在国内医院,心理治疗师并不是医生,他们只能做咨询,获得中级职称,无法独立地开展研究工作。这样的职称体系直接导致医院里的心理治疗师地位不高、待遇偏低,严重限制其发展,以至于医院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甚至导致治疗师大量流失。
再次,培养和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国有100多万人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但有关部门只管发证,并不持续考核、管理,导致行业人员鱼龙混杂,素质良莠不齐,造成大众对这个群体的不信任。
陆林还强调,心理科受冷落还折射出社会对心理健康的不重视。很多人觉得心理出现问题很“丢人”,不愿承认,更不愿接受治疗。即便如今很多人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相关知识还是相当贫乏。比如,若同样是花几百块钱,如果是开药,患者会接受,但如果是心理咨询,患者就会觉得自己亏了。大部分人还认为心理问题忍一忍就行,并不把它当成重要的事对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躯体、精神、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地位。陆林表示,心理问题不是小事,心理不健康会带来比躯体不适更多的痛苦,直接威胁个人、家庭和社会。
从个人来看,若意识不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会延误病情,延长痛苦,降低生命质量。有的慢性病或急重症患者,在诊治中若情绪得不到有效疏导,可能发展成抑郁症,出现自伤甚至自杀行为。如果医生一直把患者的心身疾病当做躯体疾病来治,花了很多钱,做了很多检查,吃了很多药,患者病情不但不会好转,还会越来越重。
对医院来说,各科医生若只重视治“病”,忽视心理治疗,没有把人当做一个整体来关注,就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医生认为各项检查都没问题了,病人已经“治好了”,应该出院,但患者就是感觉不舒服,霸占着床位。其实,这是“病”治好了,但患者心理问题没得到解决造成的。如碰上偏执的患者或家属,主管医生又不懂沟通的话,就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医患矛盾,甚至暴力事件。
社会上很多恶性事件都和当事人心理问题有关。心理问题长期积压可能通过很多方式宣泄出来,比如身体疾病、人际不和谐、攻击他人、破坏行为等。这些都是忽视心理问题和治疗带来的恶果。
让公众充分了解心理卫生知识
在发达国家,临床心理治疗备受重视,且发挥着积极作用。陆林介绍,我国精神心理科医生仅有2.5万余人,在医院工作的心理治疗师才几千人,而美国精神心理科医生约有6万人,专业心理治疗师在20万人左右。在收入方面,美国精神心理科医生的待遇排在第二位,心理治疗的费用是普通医生的5~10倍。此外,美国联络会诊精神病学团队模式已非常成熟,临床心理专家协助非精神科医师,对患者的心理、精神进行评估和诊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美国的某些癌症中心,配备的心理支持工作者人数,甚至超过了患者数量。
在今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
陆林表示,若要心理治疗师充分发挥作用,国家、医疗机构应对精神心理科加大关注和投入,在制度、待遇等方面给与保障;还要加强老百姓对心理卫生的认识,只有人们认识、承认心理问题,才会向心理咨询师求助;不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媒体,应多提供科学、客观的心理学教育、宣传和报道,让公众充分了解心理卫生知识,意识到心理与身体一样,都会生病,这是正常的、自然的,不要觉得丢脸、忌讳。
欢迎关注中心微信公共账号!
秦皇岛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
秦皇岛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是由十家单位共同开创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一个面向社会,为社会各阶层人群提供情感倾诉、心理疏导的公益性服务平台。主要以“情感热线”、情感护理网站、电子信箱为载体向全市市民提供心理援助。
免费热线电话:0335-3637885
办公地址: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路碧玉大厦1102室(坐7、25、27、33路公交车到公交工贸公司下车即是)
QQ:2691332461
中心官网:www.qhdpe.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724524785
微信网站:http://275990.m.weimob.com/weisite/home?pid=275990&bid=327974&wechatid=fromUsername
秦皇岛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理事单位有:
秦皇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秦皇岛市时利合工贸公司、秦皇岛金维达机械有限公司、秦皇岛市海燕国际旅行社、秦皇岛东方嘉地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墒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秦皇岛网奇网络科技公司、秦皇岛市同创广告装饰有限公司、秦皇岛古士旗男装
转自情感护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