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66+2科普话题之六十三:学习急救常识,会进行心肺复苏
日期:2022-11-24 阅读数:
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应当通过科普使人们掌握一些卫生保健自救、特别是急救常识,要按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三部分,关于“基本技能”,其中第六十三条要求的那样:“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
(一)学习急救常识的重要性。
提高健康素养,应当懂得,人人与"急救"有关,因为谁都难免发生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意外伤害。即使己未受到病痛伤害,在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在旅游出差的路上,有时也会遇到紧张突发的场面,需要他人伸出援助的手。所以,学点急救知识实在是件利国利民的事情。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现场急救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对于医护人员,还是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和学习它意义重大。而在现实社会里,由于对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可实施性以及相关知识与技能认识不足,往往使处于生死之际的病人丧失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在医生看来,一般脑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发病最初4分钟为急救的“黄金4分钟”,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根据国家心血管中心数据,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55万,90%在医院外发生,抢救成功率不到1%。
(二)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可以在第一时间恢复伤病员呼吸、心跳,挽救伤病员生命,主要用于抢救心肌梗死等危重急症以及触电、急性中毒、严重创伤等意外事件造成的呼吸心跳骤停伤病员。
心肺复苏有三个步骤,依次是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即救护者将一只手掌根放在伤病员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两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6厘米,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连续按压30次;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婴儿口对口鼻),吹气时间1秒钟,连续吹2口气。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连续做五个循环,然后判断伤病员有无呼吸。如果无呼吸,继续做五个循环,直至复苏成功或救护车到来。
(三)有效发挥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作用。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被称为救命神器、急救神器,是一种便携式、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在发病最初的4至6分钟,该设备可以有效提升50%以上的急救成功率。AED的工作原理,简单理解就是,心脏有自己的电节律,在发生电击、溺水等意外时,节律就会发生紊乱,造成恶性心率失常。使用AED给心脏进行电击,通过一个强力的电流重启心脏电信号节律,消除心脏的无序“颤动”,恢复正常的“泵”血功能,就能挽救一条生命。
如果能在“黄金四分钟”内完成有效除颤,患者存活率能到60%,超过5分钟则会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可惜,中国各大城市救护车到现场至少要15-20分钟,于是在医院外的场所配备AED便显得十分重要。
关于在人流较多的公共场所配备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已经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在2021年印发了《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的通知》,要求各地方需根据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人口数量及密度、辖区面积、公共场所数量及类别等因素,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进行科学规划,明确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要求,包括数量、密度、点位、安装规范等。
AED被认为是抢救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院前急救设备,而急救不及时背后一个原因,便是国内每10万人配备的AED数量还不到1台,且多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跟国际平均水平的100台比,还少得可怜。因此,各级政府应当总结各地经验,有效推广,发挥作用。
(四)开展科普培训。
为了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要广泛开展科普教育,积极参加现场急救技能培训,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提高应急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