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66+2科普话题之四十四:在公共场所讲卫生展文明形象》
日期:2022-09-16 阅读数:
提高健康素养,应当重视公共场所的文明与卫生。在公共场所可以检验民众的文明素养和健康素养水平。《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二部分,关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其中第四十四条明确提出: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一)讲究公共场所卫生,可以展现民众的文明素质和形象。
文明,是城乡最好的名片。什么是文明?文明就是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其内涵是善待他人和自我约束。对于每一个城乡而言,公共场所最能展现民众的整体文明素养。城乡生活中,民众与民众发生在公共场所的接触非常多,通过讲卫生展现民众的文明素质和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任何一件不文明或不卫生的小事,都可能在人与人近距离的接触中被放大,成为城乡文明形象的“伤疤”。
文明素养的提升,就是要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在耳濡目染中,将文明及卫生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民众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摒弃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争做文明及卫生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监督员,让大家在相互体谅中彰显个人修养,在相互尊重中传播文明之美。而公共场所因其人流量大、关注度高的特点,成为传播文明、提升市民文明意识和卫生素养的重地。
(二)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通过科普,教育民众懂得公共场所吸烟的五大危害:
1、引发火灾。一支香烟通常延烧时间在10分钟左右,被随意丢弃的烟头如果接近易燃物品极易引发火灾。
2、污染公共场所的空气。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中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会对人体造成各种危害。
3、被动吸烟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指出,接触二手烟雾会造成疾病、功能丧失或死亡。在通气条件极差的环境下,暴露在充满烟草烟雾的房间内仅一小时,被动吸烟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从平均1.6%升至2.6%,大致相当于吸一支焦油含量中等的卷烟,而被动吸烟吸入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
4、易被未成年人效仿。当前,我国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吸烟群体扩大化、低龄化形势已呈明显上升趋势。究其原因,这与目前我国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重视度不够、负面文化娱乐场所、道德滑坡、不良信息的蔓延和家庭环境教育缺陷,有着密切联系。
5、影响了整个群体的文明形象。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是一种缺乏修养的体现,也是一种没有道德观念的反映。吸烟者在大庭广众之下,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不考虑他人的健康和烦恼,更是一种极不文明的坏习惯。而公共场所吸烟尽管是一小部分人存在的陋习,却影响了整个群体的文明形象。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特别是公共场所吸烟不仅伤害自己,更危害周围人群。因此,一些城市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
1、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带头不吸烟,并劝阻他人吸烟,倡导“不吸烟、不递烟、不送烟”的社会新风尚。
2、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宾馆、酒店、车站、商场、影剧院、网吧等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做到“三有四无”。“三有”:公共场所建筑物入口处有“您已进入无烟单位,请不要吸烟”告示牌;楼梯转角、楼道、卫生间、电梯口、电梯轿厢、办公室、会议室等处设置有明显的禁烟标识;有控烟劝阻员对吸烟现象进行劝阻。“四无”:室内无人吸烟、无烟具、无烟头烟灰、无烟味。
3、出租车、公共汽车等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实行全面禁烟,车内张贴禁烟标识,司乘人员积极主动劝阻吸烟行为。
(三)不在公共场所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遮掩口鼻。
在卫生专家看来,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给他人。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手绢、手肘等遮掩口鼻。这些既是社会进步、文明的表现,也是提高健康素养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