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讲古代工匠鲁班的故事,说蓝领人才的培养创新
日期:2021-01-07 阅读数:
我崇拜的我国古代工匠不多,最值得讴歌的是鲁班;我还崇拜我的老父亲,他是我心中的新中国鲁班;我也关注我国每年的各种技能创新大赛,期待我国实用工匠的人才辈出。下面我讲古代工匠鲁班的故事,说蓝领人才的培养创新。
(一)
鲁班作为中国建筑鼻祖、木匠鼻祖,是中华民族智慧形象代表之一。能工巧匠鲁班的故事在民间源远流长,激励了很多人。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的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祖辈父辈非常擅长的就是木匠活。他从小就深受家族影响,耳濡目染,不仅有知识方面的技能,而且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鲁班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鲁国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说服楚王停止攻宋。
以鲁班发明的锯子为例。锯子的发明过程颇具血泪色彩,鲁班一次去深山砍柴时,一不小心踩滑了,被一种草叶子割伤,鲁班盯紧一看,草叶上面还有新鲜的血珠,而草叶子边缘则是波纹型,鲁班由此受到启发,认为这种带齿状的工具应该会更加实用。于是在包扎好伤口后,回到家里就反复试验,最后发明了锯子。直到今天,不论是手工锯,还是电锯,都采用了这样的结构,用来锯树、木头等等都非常好用。
作为一名古代著名的发明家,他的发明在世人中流传甚广,因为这些创造都为人们打造很多的便利,让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和节省时间。鲁班的发明创造,对于城乡建设,对于家庭生活,对于军事守攻,对于科技创新,都是有突出贡献。他不仅对中国的进步有贡献,在世界的工匠史上,也有显赫的位置。
(二)
鲁班的名字和他的发明事迹散见于先秦诸子的论述中。《墨子》载其“为楚造云梯之械”,能“削木以为鹊,成而飞之”。还有鲁班车的故事。唐以后,有关鲁班的民间传说愈加丰富,体现了对以鲁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工匠的歌颂。
关于鲁班的成语也很有趣。鲁班的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表面上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采石矶旁一堆土,鲁班门前弄大斧”。现代成语“班门弄斧”也是与鲁班有关的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需要介绍明代的《鲁班经》。这是流传至今的一部民间木工行业的专用书,现有几种版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部书的前身,是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约当成化、弘治间,1465年~1505年)的《鲁班营造法式》,现已残缺不全。它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只限于建筑,如一般房舍、楼阁、钟楼、宝塔、畜厩等,不包括家具、农具等。编排顺序比较合乎逻辑,先论述定水平垂直的工具,一般房合的地盘样及剖面梁架,然后是特种类型建筑和建筑细部,如驼峰、垂鱼等。另外,插图较多,与文字部分互为补充,且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手法。天一阁本之后一百多年的万历本,更名《鲁班经匠家镜》。内容和编排有较大的改动,但缺前面二十一页篇幅。稍晚,根据万历本翻刻的明末(崇祯)本,首尾完整,可以看到本书全貌。之后的翻刻本,都是从万历本或崇祯本衍出。
(三)
鲁班是山东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鲁班值得纪念。鲁班纪念馆位于山东滕州龙泉广场,占地15.2亩,规划建设面积1万平方米。鲁班纪念馆主体建筑以“继承与发展”为设计理念,采用仿古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以鲁班发明的卯榫结构为主,混凝土框架为辅,建设面积达8600平方米,设有祭拜大厅、航天厅、木器厅、石器馆、鲁班庙会、今日班门等展区。
鲁班纪念馆建设突出“百工圣祖”的特点,采用仿古式建筑风格,以土木建筑为主,混凝土框架为辅,构建飞檐画栋、美轮美奂的古建筑风貌,突出精巧典雅的灵性与特色。鲁班纪念馆设有圣祖堂、公祭大厅、木工器械馆、石器馆、兵器馆、建筑厅、舟桥厅、青少年科技教育厅、鲁班传人成果厅等。鲁班纪念馆院内规划建设以石磨、磨盘、碌碡、石槽等数千件石器垒成的石磨山和碌碡山。
滕州市鲁班纪念馆是全国建筑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纪念鲁班的专门场馆,并开放参观,充分发挥了“科技发明展示中心、寻根感恩祭拜中心、爱国主义教育中心、旅游休闲体验中心、鲁班文化传承中心”的功能。我为鲁班纪念馆点赞。
我是集邮爱好者。在我的邮票册里,有中国邮政于2019年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鲁班》。《鲁班》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全套邮票面值为8.40元。该套邮票采用工笔重彩的创作手法,画面构图饱满、敷色浓淡相宜、细节处理严谨细腻。第一图孜孜学艺,描绘了鲁班年轻时访得名师后,在山洞中专心研习的场景;第二图砥志研思,描绘了鲁班凿刻大石发明石磨的场景。小型张为鲁班像,描绘了鲁班手持墨斗,神情坚毅、目光炯炯,这是千万工匠不断钻研、追求极致的真实写照,也是“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简称鲁班奖,是一项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国建筑业协会实施评选的奖项, 是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建筑工程鲁班奖于1987年设立,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的前身。1996年9月26日,建筑工程鲁班奖与国家优质工程奖合并,称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2008年6月13日,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更名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2010年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改为每两年评比表彰一次。以鲁班的名字作为重要奖项,是对鲁班的一种纪念。向鲁班奖的获得者致敬!
(四)
在我的心中,我的老父亲就是我崇拜的现代鲁班。我的父亲是个泥瓦匠,他老人家虽然没有上过学,可是专研自己喜欢的业务,绝不含糊。他以鲁班为榜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我国造纸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在看来,我的老父亲实际上就是因为有鲁班的那种专研精神,所以成为与王进喜那个时代的全国劳动模范,载入劳动工匠的史册。
我关注全国技能方面大赛的盛况,为大赛人才辈出而高兴。2020年12月10日至13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以“新时代新技能 新梦想”为主题,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大赛共设86个比赛项目,其中,世赛选拔项目63个、国赛精选项目23个,全国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有关行业组成36支代表队,将有2565名选手、2383名裁判参赛。
我关注全国技能方面大赛的盛况,为大赛人才辈出而高兴。2020年12月10日至13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以“新时代新技能 新梦想”为主题,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大赛共设86个比赛项目,其中,世赛选拔项目63个、国赛精选项目23个,全国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有关行业组成36支代表队,将有2565名选手、2383名裁判参赛。
另外,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决赛于2020年12月9―12日,在现场决赛地点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株洲市)举行。通过关注这些技能大赛,给全社会什么启示呢?
有人把人才分为白领、灰领和蓝领。不论怎样分,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需要蓝领,实现中国梦需要工匠。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更多的鲁班,需要弘扬光大鲁班精神。我们必须激励创新者,激励专研者。我们要学习借鉴德国的经验,让蓝领不仅有效益,更要有地位。遗憾的是在中国,家长们的心目中,多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升学,成为光宗耀祖的白领。而蓝领却好像低人几等。这种社会机制和社会现象,应当与时俱进。白领是人才,蓝领也是人才。现实告诉我们,有多少国家培养的白领是实用性人才?实践证明,蓝领人才才是中国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讲鲁班专研成功的故事,说到“一技之长”。丹尼尔・科伊尔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罗列了大量鲜活的生活实例,目的就是推翻我们对天才的原始印象,证明如果想拥有一项世界级的技能,我们需要的是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而不是靠天赋。而我认为天赋当然重要,后天的专研更加关键。还有关于21天形成习惯的观点,教育人们养成习惯,成就未来。如果人的一生中,有了一技之长,有了专研的习惯,有了创新的能力,他就会驾驭生活,成为事业的娇娇者,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看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提倡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习总书记在2020年9月,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做出重要指示,向我国参赛选手和从事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祝贺。他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纪念鲁班,讴歌鲁班,继承鲁班。鲁班非同一般。中国非同一般。我们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国家需要科学家,事业也需要大工匠。我们是鲁班的后人,要为民族复兴贡献聪明才智。时不我待,继往开来!
秦寄翔